通胀超预期!

   2022-07-11 358
核心提示:周五晚,美国美国劳工部公布的非农数据显著好于预期。数据显示,美国6月份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加37.2万人,高于预期的26.8万人

周五晚,美国美国劳工部公布的非农数据显著好于预期。

数据显示,美国6月份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加37.2万人,高于预期的26.8万人;失业率维持在3.6%,与预期一致。

在消息公布之后,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大幅升温。

美元指数最高冲到快108了,本周连创新高。

市场预期:美联储7月至少加息75BP的概率上升至100%;其中,有7.6%的概率加息100BP,此前为0。

 

周六,国家统计局公布了6月的CPI和PPI数据。

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超出预期的2.4%。

随后有机构解读:猪周期上行叠加核心CPI修复,8月份CPI有破“3”风险。

 

对于中国来说,3%是政策的底线。

2000年以来,国内共有5次CPI突破3%:

2003年11月-2005年3月、2007年3月-2008年10月、2010年5月-2012年5月、2013年9月-2013年11月、2019年9月-2020年4月。

前3次CPI走高后,央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

第4次持续时间偏短(仅3个月),货币政策未明显收紧。

第5次主要因为非洲猪瘟导致猪肉大幅涨价,叠加疫情的影响,央行只是强调“防止通胀预期发散”、“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期间央行并没有收紧货币政策,反而是多次降准、降息,稳定经济大盘。

今年的情况,跟第5次相类似:CPI走高的同时,稳增长的压力较大。

但今年的CPI走高,是在疫情之后,所以不像2020年初那样面临较大的压力。

 

综合央行以及各部门的动作来看,哨兵认为:央行想为货币政策预留一些“子弹”。

因为需要防范国际市场上有什么风吹草动,比如美联储加息缩表真的引爆全球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所以我们看到,本周,央行连续回笼资金,合计达3850亿…

先回笼一些资金,为后续预留子弹。

同时,本周一,发改委约谈养猪企业,调控猪价的意思非常明显。

在上周猪肉价格跳涨之后,本周有所企稳。

同时,国际市场上,伴随国际油价的大跌,铜、铝等大宗商品齐跌,原材料的下跌,对于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来说,自然是利好,能大幅缓解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通过各种措施,将CPI尽量控制在3%以内,货币政策将具有更大的腾挪空间。

 

在稳增长的背景之下,货币政策开始边际收紧,财政政策,可能又要加力。

这两天,讨论专项债的声音又多了起来。

比如,作为“国家队”的中信证券,今天发文称:

考虑到今年财政平衡的压力,不排除8月人大常委会修改预算,追加年内新增专项债额度的可能性。

 

对于货币政策,哨兵前几天在《从宽货币,到宽信用!》中分析过,货币政策从宽货币,转向了宽信用阶段。

所以,接下来,有可能会出现一种现象:“量缩价降”。

为了控制通胀,央行将继续回笼资金;同时,MLF利率继续保持不变,而LPR利率,有可能会再次微降。

5月份,5年期LPR利率降了15个基点,这次,有可能会继续微降。

下调5年期LPR利率,就是为了鼓励企业贷款、鼓励个人贷款买房。

 

关于货币政策,哨兵认为接下来有四大观察节点:

1、央行公开市场的操作。本周,央行每天都是30亿的公开市场操作,接下来,是恢复到相对正常的水平(100亿),还是不变,抑或是进一步收紧?

2、即将公布的6月金融数据,能否大超预期(特别是新增贷款和社融数据),来提振市场信心。

3、7月15号的MLF利率,预期是不会降的,但如果降了,那就是超预期的利好了。

4、7月20号公布的LPR利率,5年期LPR利率,有微降的可能性,看能否兑现。

 
通胀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付费讯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