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三,美联储在4月会议上宣布维持利率不变,撤销“全球形势对美国前景构成风险”措辞,同时指出美国经济喜忧参半,通胀仍低迷:整体符合预期,4月份不会加息,措辞也比较中性(可以朝着两个方向解读),对于6月份加息来说后续会开始做准备工作。解读方面,彭博称美联储为6月加息打开大门,而《华尔街日报》则认为美联储传递出6月不急于加息的信号,这种双簧也是有必要的,因为整体需要维持中性,所以需要朝着两边解读的模式来平衡。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美联储不明着说想6月份进行第二次加息,主要是因为美元指数,假如美元指数被拉升,那么是欧洲得利美国损失,美国现在要维持美元指数在现在这个区间内,让欧洲维持紧平衡。
2.描述:马来西亚央行女行长泽提退休,副行长穆罕默德接任
3.欧盟官员:欧元集团主席迪塞尔布洛姆和意大利财长帕多安在罗马讨论希腊问题:后续关注希腊问题的进展
4.描述:巴克莱CEO:自上任以来,巴克莱裁员达8600人
5.商务部网站消息,2016年4月19日,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对自中国、日本、韩国和乌克兰进口的热轧板卷发起反倾销调查:近期关注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访华的日程安排,也关注日本三菱那边的情况,各种预案应该都有
6.德国副财长施巴恩: 德拉基有关需要结构性改革的看法是正确的;欧洲央行无法单依赖自身解决增长和通胀问题:德国国内前面强硬的势力现在软下来了,其实道理很简单,中国假如放水自残那么德国就会认为有救了然后就会突然强硬起来威胁欧洲央行行长,中国控制住不放水(不自残)了,那么德国就软下来了,前面德国期望中国自残去救他。现在大家就明白为什么前阵子德国人突然强硬威胁意大利人德拉基,而这两天又突然叫德拉基去德国沟通了。我一个月前专门讲过,我国整体的核心思维就是在美欧大战中,中国不被欧洲当炮灰不自残,能够做到这点我们整体基本上就赢了。
7.英国一季度GDP同比初值2.1%,预期2%,前值2.1%:整体还可以
8.描述:意大利4月Istat商业信心指数102.7,预期102.5,前值102.2。意大利4月Istat消费者信心指数114.2,预期115,前值由115修正为114.8
9.描述:法国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94,预期95,前值94
10.描述:德国3月进口价格指数同比-5.9%,预期-6.2%,前值-5.7%;德国5月GfK消费者信心指数9.7,预期9.4,前值9.4
11.描述:澳大利亚一季度CPI同比1.3%,预期1.7%,前值1.7%
12.描述:康卡斯特(Comcast)就收购梦工厂进行谈判,该交易对梦工厂的估值可能超过30亿美元。
13.描述:德国图片报援引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报道称:欧元区改革进展太缓慢,希腊最需要经济增长。低利率政策正在奏效,需要耐心。敦促德国储户改变投资方式,投资者信心未完全恢复。低通胀抵消了低利率。等到经济再度增长,利率将升高。支持欧洲央行的独立性,央行遵守法律而不是遵从政客。90年代的高通胀侵蚀了实际收入
14.描述:新西兰联储维持利率在2.25%不变
15.美国财政部国际事务次长:美国目前不考虑投资亚投行:有很多网友可能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欧洲人支持亚投行而美国不积极,其实很简单,我打个比方,美国和欧洲都是成年人(美国掐着欧洲的脖子在揍他,现在已经到了欧洲跪在地上的阶段了),中国是正在快速成长的小孩,欧洲说“小孩,我给你一把螺丝刀,你去捅美国的屁股”,美国知道欧洲说了什么,然后美国跟中国说“螺丝刀也可以干活,干活能赚钱而且将来长大了还能够做包工头”。其实就是这么个情况,中国拿这个螺丝刀干活那么未来空间很大,中国拿这个螺丝刀去捅美国的屁股那么就是被当炮灰了。道理其实很简单,很多人其实不是不明白。所以我前面说中国不被当炮灰那么中国就赢了,美国掐完欧洲正好中国成年,那么欧洲的位置就是中国的了。中国后续整体升级以及收小弟的过程比较顺利的话,那么后续中国就会快速进入全球第二层这个阶层。同时中国成为美俄关系的润滑剂的话,后续在外交层面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
16.描述:美国3月成屋签约销售指数同比2.9%,预期0.8%,前值5.1%修正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