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冲高后,年前的走势反而逐渐清晰了!

   2022-11-30 3000
核心提示:玉米价格还在上涨。自近日山东玉米最高报价冲上了1.6元/斤以后,玉米的涨势并未停止,而是仍在小步上移。目前山东多家企业报价都迈上了1.5元/斤的大关,而东北玉米也持续上涨,均价也涨至1.4元/斤的位置上。随着玉米价格不断冲高,风险也不断加剧,但凡事总有两面,一方面是风险,但另一方面也为玉米市场带来了一些利好。带
玉米价格还在上涨。
 
自近日山东玉米最高报价冲上了1.6元/斤以后,玉米的涨势并未停止,而是仍在小步上移。目前山东多家企业报价都迈上了1.5元/斤的大关,而东北玉米也持续上涨,均价也涨至1.4元/斤的位置上。
 
随着玉米价格不断冲高,风险也不断加剧,但凡事总有两面,一方面是风险,但另一方面也为玉米市场带来了一些利好。
 
带来了什么利好呢?
 
首先是极大地拉动了玉米市场的情绪。
 
虽然在玉米刚收获时市场情绪就不低,一方面是种植成本增高,而另一方面不光玉米种植成本,其他各类生活物资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上涨,这些成本其实最终都会对惜售情绪有影响。毕竟什么都在涨价,为什么玉米就不能涨呢?所以玉米价格上涨也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本来看涨情绪就浓,惜售情绪就高,这时叠加疫情的影响,限制了玉米的上量,直接使得玉米价格冲上了前所未有的高点。这么一来,市场情绪大振,看涨情绪就更高了。
 
其次,加剧了市场的供需博弈。
 
自从玉米收获以来,市场供需一直在博弈,但玉米上量受影响大幅减少后,企业面临补库的需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下游消费低迷,而玉米价格上涨后不少企业亏损停机。但不管怎么说,这使得接下来的市场博弈越来越加剧。
 
随着这些趋势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玉米冲高后面临回落风险,但如果从全局来看,至少对于年前的玉米市场来说,走势正在渐渐清晰。
 
那么,年前都有哪些趋势呢?
 
第一,玉米虽然面临上量风险,但预计时间短暂。
 
疫情可控后,玉米会有上量的风险吗?答案是肯定的,毕竟玉米是我国粮食的大头,玉米又刚刚收获完,购销未全面展开,大量余粮仍在基层。因此一旦交通恢复,玉米上量增加几乎是板上钉钉。
 
但是前面说过,这次大涨使得市场情绪振奋了不少,这时候玉米价格如果再次大跌,势必会触发惜售情绪。
 
另一方面,近两年农民卖粮也不那么盲目了,也有意识地避开集中卖粮,改为细水长流,所以交通恢复以后,会有一批集中上量,尤其是难以保存的潮粮,但预计数量相对有限,不会对玉米市场造成太大的回落影响。
 
第二,区域走势继续分化。
 
今年华北山东以及东北玉米的区域分化还是比较明显的,基本是自成一格。与去年同的是,今年华北粮源质量较好,因此需求较多,这也使得华北粮价格比较坚挺。
 
而东北虽然外流不多,但本地企业的锁粮心态也比较浓厚,所以也很难出现大幅走跌的现象。
 
这么一来,各地区走势就会继续分化,就会变成“你涨你的,我涨我的,你跌你的,我跌我的”。
 
第三,年前进口量不大,影响相对有限。
 
虽然近期进口玉米的消息不断利空,比如进口成本的回落,比如巴西玉米的装船,但总体来看,影响有限。因为玉米装船后最快到港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前期数量不会太大,今年过年又早,匆匆忙忙的,难有太大的影响。
 
第四,年前风险要小于年后。
 
玉米最大的风险就是集中上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卖压,毕竟玉米产量庞大。但是经这么一闹腾后,玉米年前的卖压正在后移。转眼就到12月份,惜售情绪不会瞬间回落,而1月下旬就是春节,而企业又有补库需求又要建立过年的库存,这么短的时间里玉米很难出现集中上量,于是卖压不断后移。
 
所以这么来看,虽然玉米看似风雨飘摇,但未必会太糟。不过对于基层来说,重点要考虑粮源储存问题,优质优价在后期会更加凸显;而对于收粮主体来说,分批收粮比较保险,所谓的集中上量,价格大跌,去年没等到,今年恐怕也悬。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