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显示,进入本周末之后,国内主产区部分面粉企业小麦收购价格有所回调。
据悉,目前五得利旗下的多家面粉厂今天普麦价格落1分,其中五得利大名、遂平最新收购价格为1.63元/斤,五得利商丘、东明最新价格为1.65元/斤。
不过,整体来看,目前新麦价格仍普遍位于1.6元以上的位置,价格处于历史最高位区。与此同时,今日人民网也发布评论称,今年世纪疫情与国际市场波动叠加,粮食保供稳价压力更大,农民作为种粮的主体,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必须让种粮农民不吃亏、多获利。
最新消息显示,针对今年以来持续上涨的化肥价格,中央财政再次下达100亿元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
在鼓励农户种粮的同时,我国也对局部地区出现的基本农田非粮化、耕地非农化等行为给予坚决遏制,坚决打击任何毁粮行为,在补贴发放方面,对抛荒一年以上的,次年将取消补贴资格。
此外,最近我们还从部分基层地区得到一些消息,在近年来国家对环境的严格治理,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下,不少地方曾经消失的麻雀又再次回来了,但在带回人们的童年回忆的同时,少数地区大量麻雀的聚集,也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一些麻烦,一些地块甚至出现较大幅度的减产情况。
不过,目前对于出现的毁麦现象,舆论出现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当前涉及到的毁麦等行为只是少数,且部分行为还存有合理的解释,适当的引导即可,不会对我们的粮食安全构成太大影响。
特别是今年黄淮地区出现的青贮小麦事件,原因是去年暴雨导致当地青贮玉米减产,一些养殖场不得不采取收割一些小麦用作青贮饲料应急,但数量并不多,且对于销售青贮小麦的农户来讲,能获得更好的收益,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国家对于毁麦行为一直持坚决打击的态度,但即使在这样的高压下每年毁麦事件仍时有发生,只能说明在很多人的眼中对粮食不珍惜,加上粮价较其他商品涨幅偏低的背景下,滋生出种地不赚钱的思维。正所谓“前有车,后有辙”,今年能应急100亩,明年是不是可以应急1000亩,如果我们可以容许五家养殖企业应急,那其他的养殖企业是不是也可以申请用来应急,到时候这些应急的规模怎么去控制?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作为粮食因其生产的周期性,我们重点要做的不是事后的惩罚——因为事后的惩罚,对于已经减产的粮食而言,没有太大意义。只有更为严厉的管控措施,才能让毁麦的行为真正杜绝。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耕地的非粮化。由于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人口又众多,因此国家在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种植方面,一直采取一种较为温和的平衡方式,这也是我们一直对粮食实施托市收购的根本原因,就是尽量留住农户去种我们需要的主粮作物,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健基石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低收入者不再为温饱发愁。
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特殊的小农经济,使得农户在种植上相对分散,即便我国粮价整体水平已经处于全球高位,正常年景下甚至是国外粮价的两倍左右,但单个家庭仍很难通过种地获得较高收益。在此背景下,国家将农户的收入提高转移至外出打工领域,这些年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激励措施,通过经济的快速发展,打破户籍限制,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外出打工,以补充种粮收益的不足,最终造成的事实是:种地收益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
这导致一些新媒体,甚至部分主流媒体,将粮价和种地收益占农户家庭收入比重不高这种局面对立起来,让众多的农户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却对粮价的不满情绪愈来愈重,导致部分农户不愿意再去种粮,一些耕地开始出现非粮化趋势。最终当我们出现粮食供不足需的时候,最大的受害者则是广大的低收入群体。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