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中新鸭,孕育新希望

   2022-05-10 11300
核心提示:  近5年来,我国肉鸭年均出栏超过45亿只,产肉量位于猪肉、鸡肉之后,是我国第三大肉类产业。但谁会想到一只小鸭子牵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作为老百姓日常餐桌上的美食,肉鸭种苗的优良与否直接关乎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和消费者的舌尖体验。  肉鸭核心种源受制于人  中国是鸭的饲养和消费大国,鸭饲养数量占全球90%。中国白羽肉
  近5年来,我国肉鸭年均出栏超过45亿只,产肉量位于猪肉、鸡肉之后,是我国第三大肉类产业。但谁会想到一只小鸭子牵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作为老百姓日常餐桌上的美食,肉鸭种苗的优良与否直接关乎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和消费者的舌尖体验。
 
  肉鸭核心种源受制于人
 
  “中国是鸭的饲养和消费大国,鸭饲养数量占全球90%。中国白羽肉鸭产业没有自主培育的品种,长久以来,我国肉鸭养殖都不得不从外国引种,每年光引种费就花费高达数亿元。北京烤鸭使用国外鸭种受制于人。”这成了国内肉鸭行业之痛。
 
 
  从英国引种的樱桃谷鸭
 
  培育中新鸭,掌握中国“芯”
 
  新希望六和肉鸭年屠宰量近4亿只,对肉鸭种源的需求数量庞大。公司深刻洞察到要想提高广大肉鸭养殖户的收入,同时让国人吃上更美味健康的鸭肉,就必须从种源上入手,培育出适合国人消费需求特点的中国自己的肉鸭品种,从而打破肉鸭种源制约。
 
 
  2012年,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现新希望六和禽产业BU)与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在北京签订了“北京鸭遗传资源使用许可与联合育种协议”,启动“中新白羽肉鸭配套系”(简称中新白羽鸭)的联合育种工作。
 
  从2012年9月开始,由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侯水生院士领衔的研发团队先后从北京畜牧所引进了4个北京鸭专门化品系,组建了中新白羽鸭选育基础群。到2019年,经过7个时代的持续高强度选育,形成了遗传性稳定、特点鲜明的4个白羽肉鸭专门化品系。2018年11月7日中新白羽肉鸭新品种(配套系)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的现场核查,于2019年3月通过国家审定,4月28日获得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颁发的配套系证书,这标志着中国人掌握核心技术的肉鸭新品种-中新鸭正式诞生。中新鸭,寓意中国新希望,这只鸭子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中国肉鸭品种被垄断的局面。
 
 
 
  专门繁育基地,大力推广
 
  山东是国内最大的肉鸭养殖基地,具备育繁推一体化的优势。2012年,侯水生团队与新希望六和将中新鸭育种基地选在位于山东东营的利津和顺北京鸭养殖有限公司。
 
 
 
  中新鸭育种场占地45亩,建有全封闭环控鸭舍7栋,孵化车间300㎡,饲养舍配有完善的环境控制系统,并建有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确保饲养所产生的污水能够达标排放。同时场区靠近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气候温和湿润,植被茂密,碧野如茵,碧空如洗,周边没有工业企业,非常适合中新鸭生长繁育。
 
 
  塑造肉鸭行业“芯”优势
 
  新培育的中新鸭传承纯正北京鸭血统,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效率与瘦肉率高、遗传性稳定、抗病性强等优势,其祖代、父母代种鸭和商品肉鸭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中新鸭”肌内脂肪含量更高,皮脂率低、适口性更好,通过多种烹饪方式均可获得更好的风味,在嫩度、风味和多汁性等方面适合中国人的口味需求。在营养方面,“中新鸭”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含有较多的必需氨基酸、儿童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提高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水平。
 
 
  从利津孵化出的祖代鸭,孵化出父母代种鸭,再孵化出商品代鸭苗。中新鸭走上了千万家养殖场,端上了国人的餐桌。2021年中新鸭出栏量预计将达到3.95亿只,占据国内肉鸭9.7%的市场份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中新白羽肉鸭的研发成功不但打破了国外品种在中国市场上的垄断,而且其生产性能已经达到或超过引进的肉鸭品种,有力的提升了我国肉鸭产业核心竞争力。从此,中国人有了自己的肉鸭品种,牢牢地将饭碗端在了自己手里。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