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危机担忧加剧。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球粮食价格再次跃升至历史新高。
相较之下,我国粮食供应较为充足、价格平稳,粮食安全总体是有保障的。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多位领导共同介绍2022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表示目前我国已启动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将大豆油料扩种目标任务落实到省市县。
国储粮充足!
保障口粮的同时也要保障饲粮
在全球粮食紧缺,粮价动荡的大环境下,我国之所以能够有底气喊出“粮食供应充足”的话语,是因为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另外,充足的粮食库存、日益增强的粮食应急保供能力也是我国能够保证全国14亿人口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的因素。但粮食安全不止是口粮,饲粮安全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部分。相比口粮,我国饲粮对外依赖性更重。以大豆为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1.26亿亩,比2020年减少了2200万亩,2021年我国大豆进口虽有所下降,但进口量仍占据我国大豆总体消费的8成。
稳生产,扩大豆
未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有望下降至9507万吨
为此,孟玮表示,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局将坚持综合施策、精准调控,有效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应。首要的一步,便是稳定粮食生产,在稳口粮、稳玉米的同时,努力扩大大豆生产。

我国既是世界第一大产粮,也是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2021年,我国进口粮食16453.9万吨,接近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一,创历史新高。进口量接近或超过千万吨的依次是大豆、玉米、大麦和小麦四个品种,大部分是作为饲料粮进口。
虽然2021年粮食进口增多,但进入2022年后,我国粮食进口总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4月18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3月份我国进口粮食1199.9万吨,同比减少5.6%;1-3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3700.3万吨,同比略减1.5%。
虽然3月份我国以小麦、玉米、高粱为主的谷物进口增加,但3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635.3万吨,同比减少18.2%,1-3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2028.2万吨,同比减少4.2%。

对外进口减少,对内自然是需求扩增。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我国急需提升大豆产能,降低对外依存度,确保粮食安全。
为此,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扩种大豆作为重要内容被提及。文件指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各地纷纷响应号召,以完成既定目标为重任,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大豆扩种。

而20日刚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分析,2022年,在大豆振兴计划等政策强力支持下,预计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消费量均有所增长,进口量下降至9507万吨,国产大豆价格基本稳定。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璟表示,自2022年起,国内大豆面积有望达到1.4亿亩以上,总产达到2000万吨。
未来10年,在大豆振兴计划等政策强力支持下,我国将在盐碱地扩种大豆、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方面开拓大豆种植的空间潜力,有望在保证粮食安全不受影响的同时解决中国大豆自给率偏低的问题。
有形的大手稳住我国粮价
及时调控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其次,国家根据市场形势和调控需要,通过合理安排政策性粮食销售,确保形成有效供给。今年以来,我国已累计销售政策性粮食1190万吨,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3-4月中储粮投放国储大豆量达3年来最高,促进市面上大豆价格下调(详情点击:利好!国储大豆投放量达3年最高!豆粕瞬降550元/吨,拐点来了?【嘉吉特约·数说禽事】)。
饲料行业信息网数据显示,近期中储粮网玉米拍卖开始减少。2022年4月11日-4月15日期间中储粮网共进行18场玉米竞价销售交易,计划销售数量350296吨,实际成交数量154588吨,成交率为44.13%。

数据来源:中储粮网 ,饲料行业信息网整理
此外,发改委还提及持续抓好粮食收购、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加强粮食市场执法监管,多重措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我国始终将粮食安全问题作为头等大事,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平籴法: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人抬价伤民,而如今我国更是将粮食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战略层面。未来,提升大豆自给率,保障我国口粮安全的同时,也保障饲料原料供应安全,做到既保粮也保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