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截至12月23日当周,我国从美国买入43万吨大豆、7万吨玉米、12.5万吨高粱,并完成94万吨大豆、27.7万吨玉米和17.4万吨高粱的装运工作,而小麦方面依旧为零。
2.棕榈油生产国理事会最新一份报告显示,预计未来棕榈油价格将运行在1000美元/吨。此外,另有消息称,作为棕榈油出口的最大市场之一欧盟,对于2030年之前削减棕榈油进口量的政策未变,为寻求更大市场,一方面马来西亚加大对生物燃料的掺兑规模,另一方面近段时间先后同伊朗、沙特等中东国际签署了新的棕榈油出口协议。
3.俄罗斯小麦出口关税政策的调整会进一步损害小麦出口竞争力。据悉,为抑制国内食品价格的上涨,自本年度以来俄罗斯推行了浮动出口关税,依据市场价格每周对小麦出口关税进行调整。根据最新公告,2021年1月12日到18日期间,俄罗斯小麦出口税调高至98.2美元/吨,约占小麦价格本身的三分之一。
而到了2021年12月份,该国相关部门在此基础上,以200美元、350美元和400美元为临界点,对小麦出口浮动关税实施阶梯式管理,使得出口关税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此外,最新消息显示,俄罗斯还在考虑取消出口关税生效前的30天等待期政策。
4.巴西最大的大豆生产州马托格罗索州开始收获大豆,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买家会转向巴西市场,这令国际豆价承压。据来自巴西船代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巴西大豆对华总装运量达到6097.44万吨,同比降幅0.23%。不过,截至当日对华排船量已经达到267.24万吨,去年同期仅为12.367万吨,其中26.3956万吨将于12月底之前装运,这意味着明年1月份排船量已经达到240万吨。
5.因狗粮产品的实际配料与包装显示不符,俄罗斯对我国山东2家企业产品采取限制性措施。
接下来是每日粮油的市场小点评,仅供参考!
日前,关于国储小麦拍卖不但引起行业人士的关注,一些普通消费者也对这一拍卖提出了疑问:保管六七年的粮食,这不都成陈化粮了,还能卖给面粉厂吗?
实际上,关于此问题,此前原国家粮食局专门做过答疑。根据官方解释,陈化粮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当时的仓管条件差,加上粮食轮换不及时,导致部分粮食品质下降出现陈化,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陈化粮的处理问题,并按有关规定定向销售给了酒精、饲料企业。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我国现代化粮仓建设的推进,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粮食存储判定标准,正式取消了陈化粮的概念。
所以,首先从规则上来讲,本次国储小麦的拍卖是没有陈化粮的。
其次,随着新的质量标准的执行,我国对粮食的收购、储存、轮换制度进行了完善,保证了库存粮食的适时轮换,要求粮食在保管到一定时间后就适时轮出陈粮、购进新粮,基本上是做到了常储常新。
除了完善收购轮换制度外,当然,最核心的还是质量标准问题,特别是对于少量保管时间较长的粮源。因此,每年存储单位都会对所存放的粮食进行相关质量检测,以及是否宜于继续保管的评估,并做出是否继续保管,还是作为食用、饲料、工业用粮进行轮出的决定。
从我们掌握的近十多年的公告报告来看,中储粮每年公布的粮食质量合格率和宜存率都在98%以上。
所以,从这点上来讲,本次拍卖的小麦应该是符合国家食用标准的。
当然,对于本次国储小麦拍卖中出现一定数量保管期超过5年的小麦,每日粮油还是有点建议的:
认为在粮食的轮出方面,生产年份的限定应该高于质量标准,因为保管多年的粮食即便检测时质量标准均合格,但其品质下降的风险更高,更不能因为今年检测合格、宜存,明年就让这些粮食在粮库中再待一年。
同时,为避免基层粮库保管粮食只顾赚取国家保管费的消极意识,应对超年限保管的粮食给与保管费的下调,使其能积极主动地上报自己粮库中的超年限保管问题,由下向上倒推主管部门对粮食保管做出回应。
延伸阅读:不可思议的粮食保管
早在2013年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大火后,就有媒体对政策粮的保管问题提出过质疑,认为这是粮食系统“转圈粮”之后又一吃政策漏洞的操作。
根据来自当时媒体的报道显示,当时黑龙江的玉米每存储一年的保管费是90元,河南的小麦是每吨130元一年,假设15万吨的粮库,以全部保管玉米计算,一年的保管费就是1350万元。
正是这笔庞大且稳定的保管费,造成某些地方对于这部分政策粮是选择性遗忘、能拖就拖,造成的结果就是粮食保管年限越来越长,越保管越没人买,最终在消耗掉巨额的保管费之后变成饲料粮、工业粮。
以2014年产的小麦为例,若按照130元的保管费计算,7年保管费就达到910元/吨,如果再考虑到2014年国家小麦托市收购价格为2360元/吨,那么当下其每吨2000元的拍卖底价,真的是亏得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