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雨雨、起起伏伏间,2021年正在逐渐离我们而去。
这一年,对于畜牧业而言并不容易。我们经历了生猪价格的涨跌起伏、饲料价格的暴涨、多地禁止活禽交易的现象,我们也见证了畜禽良种改良计划的发布、多家农牧企业冲击IPO……
2021年,虽艰难仍焕发着希望,因此,山东畜牧业博览会公众号特别推出:2021年度畜牧业十大事件,在这岁末年尾之际,回望来时路,洞察未来趋势。不知道哪个事件让你印象最深刻?
01
农业农村部发布畜禽良种改良计划
4月26日,农业农村部在前期遗传改良工作的基础上,制订修改发布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计划将用15年的时间,重点解决我国畜禽良种“好不好”“强不强”的问题。
此次启动的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范围包括生猪、奶牛、肉牛、羊、马、驴等家畜品种,蛋鸡、肉鸡、水禽等家禽品种,以及蜜蜂、蚕等。重点聚焦全面强化自主创新、全面强化育种基础、全面强化育种体系和全面强化企业主体等主要任务,力争建成比较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显著提升种畜禽生产性能和品质水平,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突破性品种,确保畜禽核心种源自主可控。
02
2021年畜牧行业发布4项新标准
1、1月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创新团队制定的《饲料中37种霉菌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发布,并将于4月1日起实施。这是全球首个饲料中霉菌毒素高通量检测标准;其成功研发并发布,扩大了我国饲料及畜产品中霉菌毒素监测范围,提升了风险发现能力。
2、2021年4月3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发布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种猪常温精液》(GB 23238-2021),于2022年5月1日起实施。
3、2021年5月2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饲料原料 棉籽蛋白》新标准(GB/T 40154- 2021),新标准于2021年12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以棉籽或棉籽粕生产的粗蛋白质含量在50%以上的饲料原料棉籽蛋白和脱酚(脱毒)棉籽蛋白
4、2021年10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新修订的国家标准——《饲料原料 鱼粉》(GB/T 19164-2021)。新的指标体系分级更加合理科学,可操作性更强,在有效甄别鱼粉质量、防止掺杂使假、让真正的好鱼粉脱颖而出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03
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
2021年12月22日,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全国畜牧业及兽医行业发展目标作出明确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奶牛、生猪、家禽养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达到70%以上,禽肉和禽蛋保持基本自给。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着力构建“2+4”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重点打造两个万亿级产业,包括生猪养殖业产值达到1.5万亿元以上,家禽养殖业产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四个千亿级产业,包括奶业养殖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肉牛肉羊养殖业产值达到9000亿元、饲草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特色畜禽养殖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
04
猪价大起大落,养殖户大喜大悲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生猪出栏均价最高为1月14日当周的18.4元/斤,最低为10月初5.1元/斤,创2018年以来新低。根据饲料成本推算,年内自繁自养养殖利润从头均盈利2300元/头,到亏损600元/头,期间利润差距达2900元/头。
有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达到76.7%。好在10月下旬,猪价稍有上涨,给了养猪人信心。
05
原料价格屡创新高,饲料暴涨1000元/吨
今年国内玉米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今年1-2月玉米涨到近3000元/吨,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豆粕涨破4000元/吨,部分地区报价高达4670元/吨。原料的不断攀升,饲料价格也水涨船高,今年陆续有饲企发布上调饲料价格的通知。有行业人士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饲料一吨大概涨了1000元左右。不断上调的饲料价格也增加养殖户养猪成本压力,尤其是在猪价下行期,加剧了养殖场户的亏损程度。
截止11月,磷酸氢钙突破历史高位后继续向上攀升,从年初的1780元/吨上涨至3600元/吨,上涨将近2000元/吨。尽管目前玉米、豆粕等价格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高位。
随着饲料原料的不断攀升,饲料价格也水涨船高,今年的12个月不断传来饲企宣布涨价的信息。行业人士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饲料价格大概每吨增加了1000元左右,目前接近每吨3800元。
06
2021年多家农牧企业冲击IPO
1993—2009年的17年间,上市了19家农牧公司,年均上市1家;到2010—2021年则上市29家,变为年均上市3家;放眼今年,据不完全统计,还有18家农牧企业正在IPO。

07
全国134个地级市禁止活禽交易
2021年,据统计,全国已有134个地级市永久关闭或拟关闭活禽交易。今年8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并提出在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内容中,实施意见提出优化农贸市场规划布局,大力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加强标准化建设,逐步取消市场活禽交易。
活禽销售范围进一步缩小,冰鲜上市正在逐渐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08
部分地区饲料企业限电停产
8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对全国9个地区能耗“双控”亮起了红灯,重点点名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等9省。文件发布后,多省积极落实中央政策,甚至采取非常规手段。随着“能耗双控”在多地升级,不少地区直接限产、限电,甚至停产,广东、江苏尤为严重。“限电”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事件,同时也波及到了养殖业。
据了解,湖南省饲料工业协会收到66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生产用电告急的报告,涉及14 个地市。统计显示,受到限电影响的企业包括唐人神、新希望、正邦、双胞胎等大企业的饲料工厂。据湖南省饲料工业协会统计,66家饲料生产企业每天用电功率81166千瓦,日加工饲料21810吨,如受到限电停产将影响约1834万头生猪和4697万羽家禽的饲料供应。
此外,今年以来饲料原料供应紧缺,原料价格频频上调,“限电”导致的减产停产无疑是雪上加霜,加大了原料、饲料价格的上涨幅度。
09
明年猪肉进口税率提升至12%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2022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称,2022年1月1日起,根据国内产业发展和供需情况变化,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范围内,提高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其中,对猪肉等取消进口暂定税率从8%提升到12%。及时的调整税率有利于合理利用国际市场保障国内猪肉供应、稳定猪价。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进口猪肉数量达439万吨,2021年随着国内生猪供应的增加,进口猪肉需求量逐步减少,9、10月份,月进口量仅有20万吨左右。预计2022年进口量将继续减少。
10
科尔沁牛业创始人回归,蒙牛牛根生退休
3月22日,内蒙古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科尔沁牛业的管理层争夺法律诉讼终审判决出炉;5月13日,科尔沁牛业创始人李和团队正式重启科尔沁牛业。
12月1日,蒙牛创始人牛根生正式退休,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这意味着牛根生自此彻底退出蒙牛。
2021年已经基本落下帷幕,展望2022年,粪污资源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规模养殖、畜禽良种、饲料工业发展、产业技术投用、设备研发和技术推广等将有望成为新的发展机遇,只是不知道你能不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呢?
来源:山东畜牧业博览会,版权归原作者,向原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