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食品品牌昨夜宣布涨价 多家头部机构纷纷表态

   2021-11-20 5030
核心提示:三全食品昨晚公告称,公司鉴于各原材料、人工、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为更好地向经销商、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市场及行业可持续发展,经公司研究决定,对部分速冻米面制品及速冻鱼糜制品的促销政策进行缩减或对经销价进行上调,调价幅度为3%-10%不等,新价格自2021年12月1日起按各产品调价通知执行。据公司
三全食品昨晚公告称,公司鉴于各原材料、人工、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为更好地向经销商、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市场及行业可持续发展,经公司研究决定,对部分速冻米面制品及速冻鱼糜制品的促销政策进行缩减或对经销价进行上调,调价幅度为3%-10%不等,新价格自2021年12月1日起按各产品调价通知执行。
 
 
 
据公司官网介绍,三全食品是国内首家速冻米面食品企业,亦是中国生产速冻食品最早、规模最大、市场网络最广的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从事速冻汤圆、速冻水饺、速冻粽子、速冻面点等速冻米面食品和常温方便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涨价潮真的来了
 
一段时间以来,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涨声一片,多家A股上市公司纷纷发布涨价公告。10月13日,海天味业公告,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主要产品调整幅度为3%~7%不等,新价格于10月25日开始实施。二级市场方面,海天味业股价表现强势,从底部以来反弹超过40%。
 
 
 
此外,11月4日,酱油生产企业加加食品公告,决定对加加酱油、蚝油、料酒、鸡精和醋系列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3%~7%不等,新价格于11月16日正式执行。
 
11月3日,粮油巨头金龙鱼披露最新调研记录显示,公司在2020年底和2021年3~4月份调整了不同油种价格,根据各个品种的原料、行情、市场竞争力、消费力多方因素考虑,不同油种涨价幅度不同,整体涨价幅度约为10%~15%。
 
11月14日,涪陵榨菜公告,对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进行调整,各品类上调幅度为3%-19%不等,价格执行于11月12日17:00开始实施。
 
分析认为,“PPI向CPI传导”,这是该波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9月我国CPI同比增长0.7%,PPI同比增长10.7%,PPI/CPI已经出现较大的剪刀差。与此同时,大宗商品大幅上涨推动产品生产端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扬,造成近期食品行业出现涨价潮。
 
本轮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传导路径:全球大宗商品国内大宗原材料制造业(包材价格)中游消费品企业下游消费者,“先从全球大宗商品普涨开始,联动至国内原材料市场(燃料、金属、化工),致使PPI在上半年连续6个月上涨,同时制造业等包材价格上升,食品加工企业提价应对,最终价格上涨传导至下游消费者。”
 
食品板块成本压力得到缓解
 
对于本次提价,广大证券表示,三全食品渠道改革、产品调整稳步推进,后续有望逐步改善。公司未来将继续推进渠道改革与产品调整,涮烤类等新品在继续铺设渠道的同时,会加大渠道下沉和渗透,产能亦进行调整布局。餐饮渠道发展态势良好,有望成为公司另一内生增长驱动,未来将进一步下沉渠道、拓展市场。在传统线下渠道受冲击背景下,公司积极推动改革,后续收入增长有望逐步改善。
 
近期包括酱油、瓜子、食用盐、食醋、挂面、速冻产品等多个与大众生活消费息息相关的食品企业官宣调价,其中包括海天味业、洽洽食品、、等多家知名企业。
 
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机构频频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5日,食品饮料板块一个月内累计获22家机构调高评级。其中,调味品行业的中炬高新、、海天味业分别获机构调高1、2、3次。
 
浙商证券分析认为,提价后,各公司成本端压力将会得到有效缓解,并将在未来增厚企业利润。
 
东兴证券研报显示,明年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会进一步向下游传导,更多企业有涨价的预期,具有向下游传导价格的能力的企业会更多受益。
 
国盛证券方面则认为,以海天味业为首的调味品公司纷纷提价,有望掀起行业性提价浪潮,“行业至暗时刻已过,期待收入端持续回暖,利润端弹性释放”。
(来源: 同顺-异动眼)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