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没对市场做过分析了,今天,我们不再说具体的市场价格变化,重点分析下今天100万吨国储小麦的拍卖情况,以及通过这次拍卖所展示的市场行情走势。
根据有关部门的部署安排,今日国储100万吨小麦拍卖如期举行。
从最终拍卖结果来看,共计投放量100.77万吨,实际成交89.19万吨,成交率88.51%。其中,轻度不宜存投放量39.95万吨,实际成交36.46万吨,成交率91.27%,最高价2440元/吨,最低价1960元/吨,均价2238元/吨,不宜存的小麦比较抢手最高溢价近400元;宜存小麦投放量60.82万吨,成交量52.73万吨,成交率86.7%,最高价2560元/吨。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次拍卖虽然可以用火爆形容,但对于小麦市场而言无疑是兜头一盆冷水,因为拍卖成交价格整体低于当下的现货市场价格。
考虑到我国目前小麦临储库存依旧有5000万吨以上,这意味着,随着国储小麦拍卖的常规化,大部分面粉企业将能源源不断地获得稳定的低价粮源——除非有特殊需求的高端面粉市场,需要继续从进口渠道或者市场上高价收购的方式获取。
整体来看,若本周小麦冬播形势好转,小麦上涨的势头将不复存在。
谈到小麦冬播,目前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今年秋粮增产成定局,但也指出,9月以来持续降雨造成土壤过湿,冬小麦播种受阻。截至10月19日,全国冬小麦播种进度23%,比常年慢25个百分点,特别是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大部播种比常年晚10到15天。
以上这些地区均是小麦核心产区,且最近北方地区降温明显。好消息是,进入本周以来,北方小麦主产区降水开始明显减小。
而在同纬度的美国,截至10月17日小麦冬播进度为70%。
接下来再看玉米市场,则是另外一种情形:从不宜存小麦的高成交、高溢价来看,饲料企业仍在抓紧采购低价粮源。
所以,对于今年秋粮中玉米是否增产,其实对整体行情的影响不大。
从2016年起我国推行玉米去库存,截至2020年底,除了当年的玉米产量外,累计消耗掉了2.6亿吨的临储库存,年均去库存量在5000万吨以上,且在去库存的最后一年,还进口了1100万吨的玉米。
目前玉米临储库存已经彻底消耗完毕,这意味着以往每年5000多万吨的临储库存玉米供应需要寻找新的渠道来满足。
而从目前可供补充的渠道来看,除了进口方面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外,唯有今年玉米产量能保持在5000万吨左右的增幅才可——这相当于玉米增产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