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产销对接和南北产能转移后 鸡蛋价格行情预判失灵

   2021-06-04 6670
核心提示:鸡网资讯 近期看见网上有文章谈到,产业内人对鸡蛋行情走势预判不灵了。其实并不是预判不灵了,而是一部分行业内的人士过去的一部分经验,已经逐渐和当前蛋鸡产业的发展形势不再匹配了。蛋鸡养殖,从过去黄河以北地区为主,到现在转移到全国各地,变的均衡化了,随着蛋鸡养殖量逐渐过了黄河往南发展,原来一部分老产区的养
鸡网资讯  近期看见网上有文章谈到,产业内人对鸡蛋行情走势预判不灵了。其实并不是预判不灵了,而是一部分行业内的人士过去的一部分经验,已经逐渐和当前蛋鸡产业的发展形势不再匹配了。
 
蛋鸡养殖,从过去黄河以北地区为主,到现在转移到全国各地,变的均衡化了,随着蛋鸡养殖量逐渐过了黄河往南发展,原来一部分老产区的养殖密集地存栏量要么逐渐发展壮大,要么逐渐萎缩,同时靠近南部鲜蛋消费大省及邻近省份,蛋鸡存栏量大增。当然,一部分产区的存栏量,萎缩的多。
 
 
鲜蛋传统主产区,萎缩的地区,一部分大小鲜蛋贸易商的贸易量,随着产蛋鸡数量逐渐下降,特别是随着南北捣蛋的贸易量,逐年下降,加之鲜蛋经营门槛低,竞争激烈,盈利能力不稳定,进一步促进一部分贸易商逐渐退出。
 
如果只看局部点状地区的蛋鸡存栏量增减,对全国存栏量的变化,基本会形成误判。个别省份的蛋鸡存栏量虽然在消减,新兴养殖区的存栏量,可能在快速崛起。补齐了全国的总产能。
 
当前重点产区和销区周围,基本都分布着大型规模化蛋鸡场,随着中大型规模化蛋鸡场崛起,以及电商和互联网推进,竞争激烈,产销直接对接,去中间户化,养殖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是大趋势。
 
闲暇之余大概统计了一下国内的百万蛋鸡场数量:存栏300万只的蛋鸡厂,很多已经进不了前10名了;存栏100万只的蛋鸡厂,很多已经进不了前20名了;存栏1000万只以上的集团有3家了;存栏500万只以上的有4家(这里有一部分是在新建完笼位或者逐步新建笼位,未装鸡的)。
 
 
 电商逐渐改变鲜蛋的流通格局,新开辟一条鲜蛋流通渠道。当前电商只是增加了鸡蛋流通的渠道,电商的鸡蛋一样来自蛋鸡厂或者中大型贸易商,目前电商覆盖的只是一部分家庭消费的零散群体为主。
 
 通过电商渠道和产销对接走鲜蛋的量起来,一部分转型慢的,走商超零售为主的贸易商,可能鲜蛋的销量会随着一部分商超,零售店,贸易市场的销量慢慢萎缩。
 
2020年是各路生鲜电商平台,网络电商,社区团购平台快速崛起初级阶段,叠加蛋鸡产能历史新高峰,以及新冠后消费者活动半径受限,开辟了一条新的鸡蛋销售通路,鸡蛋不至于滞销,但鸡蛋作为吸睛引流产品之一,抑制传统渠道鸡蛋价格明显;
 
2021年是各路生鲜电商平台,网络电商,社区团购平台发展至中级阶段,蛋鸡产能基本回归供需平衡,蛋价自然底部抬升,鸡蛋作为引流产品性价比低,逐步恢复正常价格后,平台销售优势降低,网络渠道,会有意识减缓鸡蛋用量,去年持续低价引流现象减少,阶段性低价促销估计仍会持续,一旦重大节假日平台促销加速,叠加传统渠道备货,对蛋价提振效果明显;
 
一树成林百草凋,鲜蛋网络渠道快速的崛起,先一步抢占的是家庭零售渠道的鲜蛋市场份额,一部分传统渠道的中间贸易商,商超,贸易市场,集散市场等鲜蛋的销售份额,可能会逐步萎缩,如果网络渠道继续深入其他鲜蛋渠道的产销对接,传统渠道鲜蛋流通量或许将继续下降!
 
70后及以前的主力消费者,大部分人与农村结缘,你谈生态蛋,他认为鸡蛋就是一个鸡蛋,你赋予再多内涵、附加值提升也费劲。
 
当未来00后及以后的孩子,成为鲜蛋主力消费人群,很多人基本与农村绝缘了,相对富养的成长过程,个性的消费特点,你再谈生态蛋,或许又不一样了!
 
蛋鸡存栏量,从A地转移一部分到B地,鸡蛋长途跨地区流动减少,本地供应增多;鲜蛋各用蛋渠道间增减,总消耗量基本不变,继续增量缓慢;电商和产销对接,只是一部分流动渠道发生变化,吃鸡蛋的主力人群,还是那14亿人口和各条渠道。
 
15年前参加蛋鸡行业的大会时,10万只产蛋鸡以上的老板坐一桌,规模就不小了,现在100万只以上的坐一桌,坐不下了。再过10年后,坐在桌上的又是多大规模?又会是哪些人呢?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