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网资讯 4月27日,中国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施建忠团队(通讯)与日本中部大学(Chubu University)合作开展了H7N9禽流感疫苗免疫后中国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变异研究,研究人员发现:2019年分离出的H7N9 禽流感病毒与用于家禽H7N9流感控制的疫苗株在抗原学上有所不同,因此无法在疫苗接种的鸡中完全防止此种H7N9禽流感病毒的复制。
禽流感病毒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异
4月27日,中国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施建忠团队(通讯)与日本中部大学(Chubu University)合作开展了H7N9禽流感疫苗免疫后中国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变异研究发现:
1.病毒已形成两种不同的基因型;
2. 对鸡具有极高的致死性,在鸭子中引起轻度感染,但在小鼠中表现出不同的致病性;
3. 病毒以高亲和力与禽类受体结合,但逐渐失去了与人源受体结合的能力。
同时,研究人员发现:2019年分离出的H7N9 禽流感病毒与用于家禽H7N9流感控制的疫苗株在抗原学上有所不同,因此无法在疫苗接种的鸡中完全防止此种H7N9禽流感病毒的复制。
总体来说,禽流感病毒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异,病毒从疫苗诱导的免疫中逃逸的能力增强,加强了对禽类的感染,但对人类的感染能力反而下降了。相关研究发表在病毒学TOP期刊Plos Pathogens。
科研人员从送检的样本中整理发现,病毒阳性样本来自中国南部的两个省(安徽和福建)和中国北部的六个省(陕西,山西,内蒙古,宁夏,河北和辽宁)。从蛋鸡中分离出十二种病毒,从肉鸡中分离出五种病毒,从鸭子中分离出一种病毒,从动物园的孔雀中分离出一种病毒。
为了研究它们的遗传关系,对19个H7N9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全序列测定。所有19株AIV在其HA裂解位点均具有一个类似的氨基酸基序-PKRKRTAR / G-,符合高致病性AIV的标准,先前的研究表明,HA中的186V和226L氨基酸(始终使用H3编号)对于H7N9病毒与人型受体的结合非常重要。2013年至2017年分离的H7N9低致病性AIV中,分别有94.2%和97.6%的HA基因分别具有186V和226L。我们的序列分析表明,本研究中的所有19株HPAIV的HA均具有186V但也具有226Q。

H5/H7三价灭活疫苗对不同H7N9病毒的保护效果
为了研究它们在家禽中的复制和毒力,科研人员在鸡和鸭中检测了从不同宿主分离的三种代表性病毒(CK/LN/SD009/18、DK/FJ/SE0377/18和PCK/LN/SD004/19)。对11只6周龄SPF雏鸡进行了106 EID50的静脉注射并于第3天从所有禽类中收集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在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中均检测到H7N9病毒,并在鸡中全身复制,在所有测试器官中均检测到高滴度。每组剩余8只鸡在接种后5天内死亡。
以8只3周龄SPF鸭为实验组,接种106株EID50病毒。8只鸭中有1只咽拭子中检测到CK/LN/SD009/18病毒,泄殖腔拭子和任何器官中均未检测到CK/LN/SD009/18病毒;五只鸭子都在感染中存活下来,没有一只发生血清转化。这些结果表明,H7N9病毒对鸡的致死率很高,但对鸭的感染率很低。
自2018年12月以来,使用两种H5病毒(Re-11和Re-12Re12)和1种H5/H7三价灭活疫苗已用于家禽。H5/H7三价灭活疫苗是否能完全预防抗原变异的H7N9病毒?
以10只3周龄雌性SPF鸡为试验组,肌肉注射0.3 ml疫苗或等量PBS作为对照。用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攻击后,所有对照鸡都通过咽和泄殖腔排出病毒,并在攻击后5天内死亡。用CK/GX/SD098/17或CK/SX/SD006/18攻击的免疫鸡在任何时间点均未检测到病毒脱落。然而,用PCK/LN/SD004/19攻击的10只免疫鸡中的2只和用CK/IM/SD010/19或CK/LN/SD25/19攻击的10只免疫鸡中的5只都会释放病毒。所有接种疫苗的鸡都明显健康,并在攻击后的两周观察期内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