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旱情破纪录了……形势严峻!
今年是粮食生产备受重视的一年。近期南方多地旱情告急,浙江遭“50年一遇”旱情,深圳珠海打破最长连续无降水纪录,广西多地受旱部分地区出现饮水困难……引起高度重视!
南方干旱还在发展
据气象、水利部门分析,去年10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大部、西南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6成以上。
应急管理部2月2日发布2021年1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2020年底以来,我国江南、华南大部、西南南部等地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7成,且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其中,广西、湖南、云南等省(区)旱情初现,局地出现人畜饮水困难。浙江、广东等省水库蓄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2成,部分中小型水库水位接近或低于死水位,部分市县城镇出现供水紧张状况。目前正值冬季,在田作物面积小且需水量小,农业干旱轻于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不利柑橙、芭蕉、玉米、红薯、木薯等作物生长。总的看,干旱灾害共造成广西、湖南等地10.9千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75亿元。


图 1981-2021年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

图 2020年12月1日—2021年2月5日降水距平百分率图
农业农村部在《科学应对“拉尼娜”奋力抗灾夺丰收预案》提到:2021年我国气象年景偏差,旱涝灾害可能南北连发重发,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复杂,农业防灾减灾任务繁重。预计今年1月至5月,江南南部、华南中东部降水偏少2~5成,发生冬春连旱的可能性较大。6月至8月,江南大部、华南北部降水偏少,出现高温热浪、夏伏旱的可能性较大,局地可能发生冬春夏三季连旱。
应急管理部、水利部回应来了
针对近期华南、江南等地干旱,应急管理部、水利部等表示,预计2月份,江南南部、华南等地降水偏少2-5成,江南中南部气温偏高1-2摄氏度,华南江南部分地区干旱持续或发展。经过采取多项措施,部分地区需要采取限时、限量、限压供水等应急措施,旱区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可以得到保障。中央气象局预计,7-10日,云南、贵州至江南、华南等地将有较强降雨过程,有利缓和旱情。
预计2月7日至10日,云南南部和东部、贵州南部及江南中南部、华南自西向东有一次较强降雨过程,上述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云南南部、广西西部和东部、广东西部和南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南部和东部、浙江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等局地有大暴雨;云南南部有雷电、局地伴有雷暴大风或小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华南沿海局地有雷电。其中,7日至8日较强降雨主要出现在云南和广西西部,9日至10日较强降雨主要出现在广西东部和南部、广东和福建。

江西省提高早稻补贴比重!2021年粮食及早稻生产目标任务分配表
江西今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落实稻谷补贴政策,提高早稻补贴比重。
近日,江西省相继出台《关于做好稳定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关于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确保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658.6万亩以上、总产量432.8亿斤以上。通知要求,各地要紧盯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任务、压实责任,要突出抓好早稻生产,确保早稻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双季稻面积稳定在3700万亩以上。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粮食生产功能区要首先保证用于粮食生产,优先种植双季稻,不得违规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种植和养殖设施、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完成2020年度29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全面推进2021年度31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加快推进种业创新,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抓好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快全省现代种业建设步伐。
优化种粮结构,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优质稻种植,引导扩大优质稻比重,力争全省优质稻订单面积达到1400万亩以上。加快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力争50亩以上种粮大户4万户以上,规模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
完善扶持政策,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稻谷补贴政策,提高早稻补贴比重。在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不少于20%的资金,重点扶持早稻生产。非产粮大县也要安排一定资金,直接用于粮食生产。在保证水稻播种面积稳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玉米、薯类、豆类等高效稳产粮食作物,作为粮食面积和产量的有效补充。

来源:综合中央气象台、新华网、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