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大肝病

   2012-05-21 4010
核心提示:一、病因 又名鸭水裆病、鸭淀粉样变病。多见于产蛋母鸭。目前认为本病与年龄、遗传特性、动物适应性和行为、饲养管理及恶劣环境
一、病因 又名鸭水裆病、鸭淀粉样变病。多见于产蛋母鸭。目前认为本病与年龄、遗传特性、动物适应性和行为、饲养管理及恶劣环境、有害因素等有关。有学者认为与大肠杆菌慢性感染或慢性炎症有关。成年鸭发病率高,公鸭罕见。 二、主要症状 病初少食,喜卧,无神,腿部肿大,跛行,不愿下水,行走不稳。腹部有腹水则膨大、下垂,触之有波动感,故名“水裆病”。有时病鸭呈企鹅状站立。 三、剖检特征 腹膜炎及内脏器官浆膜面表面粗糙,有纤维素性渗出。腹腔内有腹水较多,呈浅黄色,表透明。肝肿大,比正常大1~3倍,故名“大肝病”;肝表面棕黄色或灰白色,质地较韧,橡皮样,切面质密。卵泡脱落或破裂后形成大小不一的卵黄凝块,呈卵黄性腹膜炎;卵膜充血、出血;卵子变形或变色,卵巢或输卵管萎缩。小肠管壁增厚,质地较硬,橘黄或橘红色。肝和小肠组织切片见淀粉样物质沉着,故名“鸭淀粉样变病”。 四、防制要点 采取一般生物安全措施,改善饲养管理与外部环境,防止其他疾病的感染等。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