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上市企业遭遇“流年不利”

   2017-08-15 11400
核心提示:产业投资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对于禽类养殖企业而言,鸡年吉祥变成了流年不利。先是7月中旬温氏股份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净

产业投资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对于禽类养殖企业而言,鸡年吉祥变成了“流年不利”。

先是7月中旬温氏股份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3.71%-77.86%;后是7月24日圣迪乐村IPO申请正式终止;再有德青源在8月4日宣布摘牌申请被股转受理。

 

  “战斗鸡”转为“脆弱鸡”

在7月14日发布的2017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温氏股份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6亿元至1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3.71%至77.86%。

一大原因是受H7N9事件影响,2017年上半年养禽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商品肉鸡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0.19%,养鸡业务同比由盈利转为亏损。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肉鸡价格在今年2月份触底,2017年2月22日,肉鸡价格仅为4.20元每公斤,创2016年以来新低(数据来源于国家发改委)。

今年2月份后,肉鸡价格虽有波动式增长,但截至目前仍维持在每公斤7元的价格,较上年同期8元左右的价格,仍有约10%的下跌。

不仅是温氏股份,益生股份、民和股份等上市公司都在修正上半年业绩预告。

致力于祖代种鸡的引进、饲养,父母代种鸡生产的益生股份,2017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2亿元至1.25亿元。

而主营种鸡饲养、种蛋与鸡苗销售等的民和股份,今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8亿元至1.85亿元。

父母代肉种雏鸡和商品代雏鸡价格大幅下降,商品代鸡苗销售价格持续低位运行超过预期等,是上述公司调整业绩预告的主要原因。

  “火箭蛋”变成了“倒霉蛋”

此前因价格上涨被喻为“火箭蛋”的鸡蛋,这次受到H7N9禽流感事件的冲击,价格直线下跌,变成了“倒霉蛋”。初具规模的新三板家禽养殖公司正在“各奔东西”。

  德青源主动摘牌

8月4日,德青源宣布其终止挂牌申请被股转系统受理。2016年6月挂牌的德青源,是蛋鸡饲养、鸡蛋及鸡蛋制品的生产与销售商。公司鸡蛋和蛋肉产品主要销往家乐福、沃尔玛、味多美等国内外大型商超、糕点加工企业。

从终端用户口碑看,德青源的产品质量比较不错。“北京地区的超市几乎都有这个牌子的鸡蛋。鸡蛋干净,吃着挺不错,而且感觉他家鸡蛋总摆在超市比较明显的地方。”多位北京市民对笔者表示。

财务数据也显示,德青源2016年实现5.86亿元营业收入。

但“耀眼”的收入却没有撑起匹配的净利润,去年公司仅实现净利润447.37万元。

圣迪乐村撤回IPO申报

今年6月29日,IPO申报已经提交一年多的圣迪乐村决心撤回。原因是行业出现巨幅波动导致业绩下滑,可能出现不满足上市条件的情形。

与德青源类似,圣迪乐村致力于品牌鸡蛋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还有鸡苗、青年鸡的孵化、养殖与销售等。

2016年,圣迪乐村实现7.37亿元的营业收入,当年归母净利达4792.14万元。

7月28日,圣迪乐村复牌当天,股价跌至10.01元/股,跌幅高达49.95%。此后略有起伏,8月8日收报15.99元/股。

  湘佳牧业上市堪忧

在欠佳的行业环境下,湘佳牧业仍在坚持IPO,这是截至8月3日IPO在审公司中唯一一家禽类养殖企业。

此前,为保证反馈意见回复质量,湘佳牧业中止IPO审查的申请于2017年3月31日经证监会同意,并于5月5日恢复审查,目前正处于已反馈状态。

市场人士认为,此次禽类养殖行业大幅波动,湘佳牧业的上市之途堪忧。

其实,2015年7月提交首发申请后,湘佳牧业也面临了业绩上的波动。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6亿元,较上年增长7.86%,但净利润较2015年下滑38.46%。

有市场专业人士对笔者表示,当行业出现波动时,证监会反馈意见几乎都对业绩情况进行问询。

2017年5月末,鸡蛋价格下跌至3.81元每公斤,同样创2016年以来新低。而进入7月份后略有上涨,目前约为4.89元每公斤,较上年同期下降近20%。

  投资投行“看好”禽业却“望而生畏”

近期,不少专业人士看好家禽养殖业。8月6日,太平洋证券在农林牧渔行业周报中指出,“继续看好肉鸡养殖板块”。

8月5日,川财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禽链价格迅速反弹关注白羽鸡板块”。上周禽链价格迅速上涨,白羽鸡苗、毛鸡、鸡蛋等价格 反弹幅度较大,是支撑其结论的背景。

“农业股风险很高,登陆A股着实不易。一部分有资本运作的农业企业都聚集到了三板。”一位新三板分析人士指出。

截至8月8日,新三板共有212家农林牧渔业挂牌公司,仅占11326家挂牌公司1.87%。虽然挂牌新三板,但相对而言,已挂牌的农林牧渔业公司的资本运作并没有那么“活跃”。

上述分析人士进一步解释到,新三板一些农业挂牌企业出走也是正常现象。据笔者统计,截至8月8日,上述212家公司中,共有118家公司在挂牌后进行过融资,其中30家公司以做市为转让方式。

实际上,资本对于农业项目还处于“望而生畏”的状态。

农业项目风险大,已经成为投资人和投行从业人士的共识。

“首先是毛利低,低毛利的项目,在投资机构很难通过。”另一个是财务规范问题,农业企业如果和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话则涉及到开具发票、支付结算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收入和采购等的真实性。

不仅是投资机构,投行等中介机构对农业项目也是“望而生畏”。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