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点名严惩金融腐败,以儆效尤

   2017-04-10 4160
核心提示:4月9日下午,见闻君正在看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热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14时30分手机上弹出快讯:据中央纪委监察

4月9日下午,见闻君正在看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热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14时30分手机上弹出快讯: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

约3个小时后的17时20分,中国政府网发布《李克强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讲话全文很长,其中不少关于金融的内容,如下:

要严防金融风险和腐败。

当前,金融领域存在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金融违法违规和腐败行为时有发生。

对金融风险要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对金融领域腐败要坚决查处、严惩不贷。

要统筹抓好金融领域防风险和反腐败工作,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理顺职能关系,健全协调机制,增强监管合力。

要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坚决治理金融市场乱象。

严厉打击银行违规授信、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保险公司套取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个别监管人员和公司高管监守自盗、与金融大鳄内外勾结等非法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惩处、以儆效尤。

要加大问责力度,强化机构问责、监管问责和对监管者问责,坚定维护金融秩序,促进金融业安全运行。

除了金融领域,李克强还在讲话中提到了其他一些问题,并作出要求,摘要如下:

1、国库库款居高不下

这几年,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资金沉淀,但抓一抓降一降,过阵子又反弹,国库库款居高不下,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还有的地方扶贫等民生资金长期滞留闲置。

在当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民生等各方面支出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决不能让大量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

要加大力度清理盘活沉淀的财政资金,对收回的存量资金要加快安排使用,避免形成“二次沉淀”。

2、严防国资装进私人口袋

今年国有企业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制,并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大胆改革创新,促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也要防止损公肥私、侵吞国有资产等腐败行为。

对重点环节要从严监管,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廉洁风险要从严防控,坚决防止贱卖国资、违规交易和利益输送等违纪违法行为,决不允许把国有资产装进“私人口袋”。

3、严防境外投资转移资产

近年来,国有企业“走出去”势头较猛,但也出现了违规决策、违规经营等现象,有的甚至内外勾结谋取私利、恶意转移资产。

国有资产不是任人宰割的“唐僧肉”,国企国资走出去,监管必须及时跟出去,坚决防止企业走出去后成为“脱缰的野马”。

4、惩处骗取医保、养老金

精准识别扶贫保障对象,坚决防止扶假贫、假扶贫,杜绝“人情保”、“关系保”和优亲厚友现象。

要防范和惩处骗取套取医保资金、养老金等行为,对医药卫生等领域拿红包、收回扣、搞商业贿赂现象,要深入整治,特别要加大力度整顿药品流通秩序,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遏制药品流通环节腐败,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5、保障房闲置,资金他用

目前一些地方建成的保障房出现闲置,还有的将保障房建设资金用于人员支出和办公经费、购置交通工具等

不仅是一种浪费和腐败,也严重影响住房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保障,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要及时完善保障房配套设施,搞好后续管理服务,提高入住使用率。

加强保障房建设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监管,坚持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作他用,使惠民资金和项目真正发挥效用。

对冒领克扣拖欠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向农户索要回扣、手续费等行为,要坚决查处。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