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后禽流感时代:鸭企苦练内功 市场终现暖意

   2013-06-27 7760
核心提示:在肉禽产业链中,处于承上启下位置的是众多屠宰加工企业,面对禽流感事件造成的严重灾情,它们一面承受着销路断绝的压力,一面还

在肉禽产业链中,处于承上启下位置的是众多屠宰加工企业,面对“禽流感事件”造成的严重“灾情”,它们一面承受着销路断绝的压力,一面还需面对不得不履行的合同,敞开回收“合同鸭”造成库存激增的困境。眼下“灾后”初期,它们的处境又如何呢?

开工仍不足 鸭企酝酿内部提升

26日,记者来到位于沂南县界湖街道一家肉鸭屠宰厂。作为多年满负荷开工的老厂,这家屠宰场不久前罕见地给员工放了四天农忙假,26日当天也只是开工半天。细算下来,本月开工天数勉强只有20天。车间停工,负责人高经理却没闲着,他忙着调度更新设备的情况。

“停工是因为放出去的‘合同鸭’数量锐减不少,正好趁这工夫,抓紧更换新设备,提高毛净度,把产品质量搞好,为以后抢市场做打算。”高经理说,行情已经惨到不能再惨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力争把坏事变好事。

在今年4月“禽流感事件”负面影响肆虐之时,记者就曾赶来采访。“那时,肉鸭主销地上海、江浙一带成了疫情重灾区,我们的产品南下之路几乎断了。销量锐减六成以上不说,产品积压只得租库存放。”高经理回忆说,当时与养鸭户签订的放养合同正陆续到期,每月数十万只肉鸭的回收合同必须履行,但遭遇的状况却是销路被堵,两头受挤的窘境,让屠宰企业个个举步维艰。

高经理坦言,自己遭遇的困境,只是禽流感疫情来袭后,我市涉禽加工企业窘况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肉鸭加工第一县的沂南,目前全县拥有50家左右的肉鸭加工企业,在经历了2011年量价齐增的黄金期与2012年徘徊在盈亏平衡点的低迷期后,于今年3月份刚刚迎来回暖迹象,就被禽流感“打断”了。“2012年的低迷是由于肉鸭饲养屠宰量的无序扩张导致的,2011年一度被炒到8元多一只的鸭苗,在2012年中旬因供大于求跌至0.5元一只,肉鸭售价直线‘跳水’,但那时出现的买方市场压力,却远没有当前禽流感来得猛烈。”高经理感慨地说。

卖羽绒盈利 肉鸭企业难务正业

“今年春节前,一度回升到8400元每吨的白条鸭出厂价,在南方禽流感疫情爆发后,直降至6700元每吨的历史低点。”高经理坦言,白条鸭每吨出厂价7500元已是企业盈亏平衡点,如今在“禽流感事件”逐渐淡出之后,最好的白条鸭出厂价也仅回升至每吨7000元冒头,按照这个价格计算,肉鸭加工企业目前仍未走出亏损窘境。

但在这场危机中,也有行情“看涨”的产业。记者在采访中就了解到,受禽类饲养、屠宰量锐减影响,羽绒收购价就在节节攀升,这也成为涉禽企业唯一的利润增长点。“禽流感袭来前,每只鸭所产羽绒的收购价仅为2元,随后涨到了3元,眼下更是涨至3.5元,可以说鸭企仅有的一点盈利就靠卖羽绒了。”高经理无奈地说。

杀鸭、卖鸭持续赔钱,库存压力更是不小。在4月份记者采访时就得知,肉鸭屠宰加工企业库存正常应维持五天销量,但最严重时就是二十天不加工也消化不完,众多鸭企自建的冷库存不下了,只能到处租库存货。

“其实,在正常零下21摄氏度的储存条件下,白条鸭保质一年没有一点问题。摆在鸭企面前最大的困境是资金链问题,像一家位于沂南县大庄镇的小型肉鸭屠宰厂因资金压力被大厂兼并了。”高经理说,在禽流感灾情严重的时候,众多鸭企只得连续拖欠养鸭户的饲养费。

即便资金链紧张,但面对鸭苗罕见的历史低价,众多鸭企还是采取了“赌博式”的抄底战略。“我正常一月投放合同鸭量在70万只左右,3月份时面对0.3元一只的鸭苗行情,我不降反增投放了90万只。”高经理说,持续积压让自己的逆势操作没能持续多久,很快便锐减至月均60万只以下的水平。26日谈起自己“赌”的这一把时,高经理却不后悔:“应该说这批鸭子,长成屠宰后,存起来也是一笔财富,待慢慢销售变现后也能挽回一些损失。”

力求“北方亮”销量回稳曙光初现

在禽流感影响最严重的一段时间里,面对南京、苏州等传统肉鸭市场需求断绝的处境,高经理将跑南方市场的业务员全部调回来了,全力主攻尚未受疫情影响的北方市场,“我的战略就是南方不亮,力求做到北方亮。那一阶段,我几乎天天调度派往内蒙、西安等地拓展销路的业务员情况,应该说这一招也起到了作用。”

但真正让众多鸭企看到曙光的还是传统市场需求的回稳。在进入6月中旬以后,久违的南方客商又找上了门。“到目前为止,从我这南下的运鸭货车已能实现一两天一辆,基本上恢复到禽流感之前一半的水平,这也让我的库存压力没有那么大了。”高经理表示,一方面通过减产,另一方面则通过积极开拓市场,自己逐步摆脱困境已不成问题。

“现在,我们最期盼改善就是出厂价,天天盼着价格能尽快回升至盈亏平衡点以上。”在高经理等业内人士看来,此次由禽流感引发的行业危机并非没有积极的作用,“灾情”会对此前无序扩张的肉鸭产业起到“洗牌”作用,通过小厂的优胜劣汰,将起到净化市场以及促使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经历了此次罕见‘灾情’的洗礼,能生存下来的鸭企在巩固资金链、做强品牌以及抗风险能力方面,都已有很大的提升。”

禽流感让羽绒制品受“牵连”

今冬羽绒服价或将“飞”起来

一场H7N9禽流感,不仅让市民不敢吃鸡鸭,也让服装业受到牵连和影响。现在可以不吃鸡鸭,换吃素食,但是几个月后,消费者或许要为羽绒服、羽绒制品多掏不少钱。

记者采访中发现,禽流感对市场的影响还在持续,处于家禽产业链下游的鸭、鹅副产品羽绒,近期已经出现了原毛紧缺的信号,而一旦原材料持续收不到货,羽绒生产将会“断档”。目前,羽绒已经开始涨价,预计今年冬天羽绒制品的价格一定会上涨。

26日,记者采访了未来之星童装羽绒服鲁东南地区总代理朱经理。据朱经理介绍,目前服装行业,一些强势的大品牌都会提前购买羽绒,每年过年的时候都是购买羽绒的淡季,因此公司都是在过年的时候就存下货了。而最容易受禽流感影响的是一些中小型公司,因为没有提前备货,因此今年制作羽绒制品的成本会提高。“目前羽绒收购价由之前一公斤200元已经涨到600元一公斤,这样的行情必定会让一些小服装厂直接就关闭不干了。”朱经理对记者说。

在采访中,不少服装代理商纷纷表示,禽流感让鸡鸭鹅苗少之又少,现在成品鸡鸭鹅就更少,导致现阶段鸭毛鹅毛都很难采购到,如果未来一段时间还不能改变鸡鸭的饲养现状,那么工厂就没有原料生产,就会继而影响整个产业。

据了解,近年来禽类养殖规模逐步缩小,原材料价格本身就呈上涨趋势,鹅、鸭等原料毛已连续几年上涨,虽然突如其来的禽流感疫情慢慢远去,但是它让让羽绒的价格再次“飞”了起来。“虽然一件羽绒服只有100克到200克重,从目前的成本价来看,一件衣服到底涨多少钱仍不能确定,但涨钱是肯定的了。”一服装代理商表示,同时还会出现一种新局面就是羽绒量少了,不少无德商家就会用羽绒棉之类的东西来代替羽绒,也许将出现羽绒制品鱼龙混杂的情况。

临沂市出台措施帮涉禽龙头企业渡难关

据市畜牧局调研,在销售环节上,禽流感影响严重时,全市肉鸡、肉鸭产品销售量较疫情前下降30%以上,大多数屠宰加工企业产品积压严重,冷库库存全满,需要向外租库存放。

另一组数据更加严峻,据市畜牧局据统计,疫情发生后,我市月加工屠宰量略有下降,但肉鸡肉鸭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分割鸡肉由原先的每吨1.25万元降到1万元,下降20%,鸡白条由每吨1.2万元降到0.85万元,下降29.2%;分割鸭肉由每吨1.05万元降到0.75万元,下降28.6%,鸭白条由每吨0.83万元降到0.65万元,下降21.7%。肉鸭屠宰加工企业,每加工生产1吨白条鸭,亏损1000多元,多数企业为保住合同养殖户和生产工人勉强维持生产经营,但已举步维艰。

要遏制养禽业目前的局面,尽快实现恢复性发展,就要综合采取合理规划布局,转变生产方式,加强监督监理。按照养殖场户生产自救、国家政策适当扶持、加工企业集中收购相结合的原则,我市不断督促龙头企业履行与农户签订的合同和订单。发挥家禽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作用,鼓励企业在保本情况下集中宰杀、加工、储存,帮助农户渡过难关。市畜牧局根据调研情况,呈报了建议,采取安徽做法收储禽类产品,对禽类产品收储给予损耗补贴,并给予收储资金一定比例贴息。加强对企业兑现合同、订单情况监督,并与享受有关扶持政策挂钩。

此外,我市还进一步规范了种禽场管理,依法加强引种、制种、供种各环节监督管理,切实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种禽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加强肉鸡优质高产育种、健康养殖和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等科技攻关,加大肉鸡产业科技创新力度。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体系、业内技术专家、技术推广部门力量,加大相关技术推广扶持力度,加快家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