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生产观念亟待转向

   2012-12-25 6910
核心提示:消费者最常问的问题是:这些肉制品安全吗?而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是,猪鸡怎么才能最快出栏?这其实不只是养殖场的问题。几十年来

 消费者最常问的问题是:这些肉制品安全吗?而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是,猪鸡怎么才能最快出栏?

这其实不只是养殖场的问题。几十年来,政府、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最重要的目标是提高生产力,先“吃饱”,再“吃好”。至今仍有人持这样的观点,宁可毒一点儿,也不能被饿死。在一些人看来,中国的畜牧业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人均肉禽蛋供应量远远不够。

目前,中国养殖户散养的畜禽数量仍然占一半以上,养殖水平低下。一家饲料企业老总坦言,目前畜牧行业的现状是,几乎没有门槛、缺乏监管、规范不够、过度竞争。

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农业院校教授们的担忧,一些院校相继成立了畜产品品质实验室,提出了一些提高肉类品质的措施,但在养殖场却不受欢迎。

“市场供应和需求差异太大,应该改变目前的生产理念。”南京农业大学一位教授认为,畜牧业生产理念需要由原来的“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

这位教授认为,“家家点火,村村冒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对规模化养殖企业的扶持,逐步缩减散养数量,对现有散养户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在他看来,生产理念的转变一方面要靠市场的选择,另一方面更要靠政府的调控,必须提高门槛,加强监管。

但一些消费者并不认同这个说法,屡屡曝光的不都是大养殖场吗?

一家饲料厂的老总坦言,其实业内人士都明白,除部分非法企业外,大养殖场比较规范,比散养的畜产品更为可靠。公正地讲,肯德基[微博]的白羽肉鸡品质比市场上的肉鸡要好。

曾被食品安全困扰的发达国家早就开始重视畜产品质量。欧美一些国家除了制定严格的监管政策外,还制定了提高动物福利的相关政策,对养殖场的饲养密度、动物的生活环境都做了相关规定。有的国家甚至规定,必须给仔猪提供玩具,让它们快乐生长。据网络信息整理报道
 

\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