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警钟再响 CPI反弹压力俱增

   2012-08-20 5370
核心提示:近期坏消息不断。 美国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还在持续。另一产粮大国俄罗斯,近日也宣布干旱导致俄罗斯超过556万公顷耕地受灾

近期坏消息不断。 美国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还在持续。另一产粮大国俄罗斯,近日也宣布干旱导致俄罗斯超过556万公顷耕地受灾,占总播种面积的7.3%。
在8月初,中国北方地区突然发生了十年罕见的虫灾,中国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东北地区黏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虫灾严重的面积达650万亩,减产已成定局。
与此同时,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全球多个国家也因天气灾害导致谷物价格飙涨。这导致联合国(微博)粮食及农业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下称粮农组织)倍感紧张,近期,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称,一旦相关国家出台粮食出口禁令,全球将面临又一次粮食危机,严重程度堪比2008年。
虽然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CPI数据同比上涨仅1.8%,两年半以来首次跌至2%以下。但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产品(5.55,-0.05,-0.89%)价格上涨将进一步推动食品价格上涨,CPI在今年四季度或出现强势反弹。
结构性短缺压力仍存
基于俄罗斯、美国等主要产粮区面临自然灾害减产,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这份报告中称,覆盖55种食品的全球粮食价格指数7月份升幅为6.1%,为2009年11月以来最大涨幅。
有消息显示,法国、美国和G20主席国墨西哥将于今年8月底举行电话会议,商讨是否有必要召开一次紧急国际会议,避免出现2007~2008年因粮食价格上涨引发部分贫困国家粮食危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的粮食基本上能够维持自给,特别是小麦和大米这两个主要粮食品种均能自给。所以即使大豆玉米减产,“粮食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应该也不大。
“但这次虫灾的发生地是大豆、玉米的主产区,因此会导致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减产和价格上涨。”李国祥表示。
美国商务部网站显示,干旱将导致今年美国玉米和大豆减产12%以上。由于美国是世界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区,更是中国主要的大豆进口国,再加上中国的大豆玉米主产区也遭受虫灾,因此业内认为大豆,玉米涨价几乎已成定局。
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刺激了大宗商品市场的农产品价格持续走强。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大豆、豆粕、玉米三个品种在期货市场上的价格分别上涨了10%、5%和22%。
与此同时,中国对玉米、大豆等短缺型农产品的需求一直有增无减。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玉米240.54万吨,同比增长6535.2%;进口大豆2905万吨,同比增长22.5%。所以,预计在国外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国内的玉米、大豆价格也将易涨难跌。
但李国祥认为近期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的大幅暴涨也与国际资本的炒作密切相关。
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时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年以来,在欧债危机持续影响和国内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游资炒作的关注点由此前的工业品转向农产品,而入夏以来的多国气候灾害,也给了资金以兴风作浪炒作的机会。
四季度CPI或明显反弹
由于玉米和豆粕,占到了猪、鸡饲料成本的60%以上,而大豆更是食用调和油的主要原料。大旱和虫灾造成的涨价的蝴蝶效应很快就传递到普通百姓的餐桌上了。
8月15日,本报记者在西安市一家大型超市了解到,普通鸡蛋的零售价格已经由两个月前的3.8元/斤上涨到了4.8元/斤,涨幅约为26%。此前的“火箭蛋”又重现市场,涨价的主要原因在于近期饲料价格上涨,蛋鸡饲养成本大幅提升。与此同时,猪肉价格开始逐步企稳。记者在西安市场上,猪前腿肉为每公斤12元,后腿肉每公斤13元。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8月15日,鸡蛋、食用油价格均出现上涨。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全国鸡蛋价格形成一轮快速上涨行情,6月11日为这一轮价格最高点,每斤达4.89元,随后价格开始回落。7月下旬以来受美国大旱影响,全国鸡蛋价格再次出现较为明显上涨,8月15日价格已超过上一轮涨势的价格高点,每斤达4.94元,逼近5元较高价位,较7月20日价格上涨9.1%。
 除了鸡蛋,“玉米、大豆的价格上涨,也会影响到食用油、禽肉等下游其他产品的价格。”生意社农副分社分析师李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CPI涨幅仅为1.8%,创下30个月的新低,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了6.1%,蛋价格下降6.5%,肉蛋禽价格大幅下降,成为拉动7月CPI增幅回落的主要因素。刚刚回落至“1时代“的CPI,是否会因食品价格上涨而会面临反弹压力?
实际上,除了鸡蛋、猪肉外,国际粮食价格飙涨,国内食用油也面临新一轮上涨压力。
据了解,目前大豆压榨企业国产大豆现收成本4400元/吨,加工成本120元/吨,压榨油厂盈利水平约129元/吨。而目前进口的大豆价格为每吨4600元~4800元,如果不调高食用油价格,继续使用进口大豆生产,将出现亏损。
8月13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紧急召集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鲁花集团、九三油脂集团和汇福粮油集团等5大小包装食用油企业进行谈话,要求这些企业在每周周三中午之前,将各自企业的小包装食用油产品的出厂价、批发价和零售价报送到国家发改委。这是发改委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两次出面调控食用油市场。
而在此之前的7月24日,国家发改委还要求丰益国际、中粮集团等主要食用油生产商,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得提高食用油价格。李冰认为,抑制食用油价格将不是长远之计,预计在今年9月份食用油将面临新一轮涨价潮。
“可以肯定的是,农作物价格上涨,对CPI价格会有影响。”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减产,政府可能会对国内的粮食收购价格采取适度上涨,以便提升农民的收入。但农作物价格的上涨,将对中国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不过,农作物价格上涨传导到终端消费品上会有一个滞后期。
李国祥认为,随着食品价格的上涨,CPI预计将在今年三季度筑底,而7 月份CPI 增幅很可能将是全年最低点,在今年四季度CPI将呈现出反弹上升格局。预计今年四季度CPI增幅将反弹至2.5%~3%,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