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2024-05-20 2850
核心提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什力克乡地处孔雀河中游,耕地面积10.47万亩,以种植香梨、棉花为主。近些年,当地农户采用的梨园+棉田农业发展模式,进入增产增收瓶颈期。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和什力克乡党委书记薛惠敏认为,只有围绕乡村主导产业吸引关键人才,培育好本地人才队伍,才能持续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当地2022年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什力克乡地处孔雀河中游,耕地面积10.47万亩,以种植香梨、棉花为主。近些年,当地农户采用的“梨园+棉田”农业发展模式,进入增产增收瓶颈期。
 
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和什力克乡党委书记薛惠敏认为,只有围绕乡村主导产业吸引关键人才,培育好本地人才队伍,才能持续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当地2022年引进了新疆绿洲驼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企业流转5000亩土地建立绿洲农场,同时成立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由棉花种植专业人才带领周边种植户共同打造万亩智慧农田。
 
该公司副总经理、总农艺师熊大振介绍,当前,棉花种植面临着从机械化向数字化、智慧化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加快新技术的集成应用,是提升棉花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
 
记者在绿洲农场里看到,多光谱图像分析系统、虫情监测站、作物长势监测等田间智能化监测系统平稳运行,采集到的数据不断被传输至中控大屏,为棉花田间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数据显示,相较于传统种植,采用智慧棉田的绿洲农场去年产量提高40%,成本投入降低23%。
 
目前,和什力克乡种植棉花65000亩,去年棉花平均亩产410公斤,较上年提高了60公斤,去年全乡人均收入27351元。
 
和什力克乡还是库尔勒香梨的重要产地,种植面积达3万亩。过去,香梨亩产一直停留在600公斤左右,为此乡里引进了香梨专业技术人才,在保留老树主干的基础上,通过修剪出挂果新枝的方法,提升香梨产量。今年,新修剪过的香梨树亩产有望达1500公斤。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付费方式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会员管理制度  |  隐私政策  |  会员释疑问答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